|
|
崔立志(字毅士),1892年生于河北省永年县,1970年在北京仙逝,是杨式太极拳一代宗师杨澄甫的高足、杨式太极拳第四代正宗传人。 崔毅士先生自幼酷爱武术,喜舞刀棍,善练石锁,在家乡向邻村老拳师刘瀛洲(清末名镖师)习三皇炮捶。与邢台李宝玉(李香远)是挚友,共同习练开合太极拳(即武式太极拳)。1909年慕杨澄甫先生大名进北京拜其为师,成为入室弟子得其真传,从此开始了太极生涯。入室后精心悉拳,潜心练功,深得杨师教诲与器重,得其真髓。1928年---1936年跟随杨师南下,巡回授拳于南京、上海、杭州、汉口、广州等地。1936年又代师独自授拳于南京、武汉、万县、西安、兰州、蚌埠、合肥等地,1945年返回北京。此后一直居住在北京,以拳会友,广交武林朋友,并于解放初期成立“北京永年太极拳社”,亲任社长并荣任北京市武协委员。在六十多年的练功及授拳研修过程中,崔毅士先生不仅完全继承了杨师当年授拳时的认真守矩,“以明规矩,而守规矩,脱规矩而守规矩”的作风,教学严谨,一丝不苟,对教和练要求甚严,而且加之多年随师授拳,深得杨师真谛和毕生精心研修苦练,终于成为北派杨式太极拳的代表人物。 崔毅士先生为人淳朴善良,处世忠厚,性情耿直,豪爽有节,富贵不淫,贫穷不移,爱拳敬业、以毕生精力修练太极功夫,治学严谨,技艺精湛,凡杨式太极拳、剑、刀、大杆(枪)、推手、大捋,无不得杨师之真传,功底深厚,造诣精深,尤以太极推手最为擅长。其善化善发,出手绵软,柔中寓刚,轻灵机敏,虚实分明,听之至细,动之至微,引之至长,发之至骤,出手凌厉,变化莫测,凡身受者未觉起动,早已跌出丈外,令人惊叹折服。崔先生一生中从学者不知其数,其中不乏军政要员:原海军司令萧劲光上将、原中宣部部长周扬、原中顾委委员王守道,以及著名学者丁玲、周立波、表演艺术家侯金山、候喜瑞、画家李可染,中外专家、总政、海政等军政机关、高等院校、社会闭体、外国驻华使节、各国朋友、工人、农民、普通百姓,可谓桃李满天下。毕生练功和研修,使崔毅士先生的技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练习方法上,他更强调科学性、整体性、连贯性、圆活性和内外身心的统一性,其拳势宽大柔绵而舒展,别具一格,使杨式太极拳的“舒展大方、匀缓柔和、轻灵沉稳、刚柔相济、结构严谨、浑厚庄重”的特点日臻完美并得到进一步发展。因之,有“崔派太极”之美誉。 崔毅士先生在毕生的习武和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对太极理论的精辟理解。他认为,舒展大方,匀缓柔和,轻灵沉稳,结构严谨,浑厚庄重是杨式太极拳的特点。以其动作简洁,外柔内刚,体态潇洒,神态安详,体舒心静,优美自然,开展大方深得国内外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所喜爱。杨式太极拳在练习方法上突出整体性、连贯性、圆活性和内外身心的统一性。端正自然,不偏不倚,舒展大方,旋转松活,以腰为轴,完整贯穿。从起式到收式,前后连贯有如一线贯通,衔接一气,上下表里,自然贯通,势断劲不断,衔接和顺,周身完整。动作沉稳中带有轻灵,轻灵而不漂浮。急而不急动,静而不僵滞。所谓轻而不飘,沉而不僵。外柔内实,绵绵不断,刚中寓柔,刚柔相济。不论虚实变化,起伏转换,都是式式相连,有如行云流水,没有丝毫停顿间断之处,更没有忽急忽缓带有棱角之处。正如《拳论》所云“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其跟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绵绵不断”。杨式太极拳要求在意识引导下,呼吸匀细深长,气沉丹田,运劲如抽丝,迈步如猫行。“心静”才能“运气不运力”。在宁静的情绪下,身正体松,意识、呼吸、动作三位一体,密切结合,进行有节奏的练身、练意、练气。所以太极拳是内外兼修、形神合一、动静结合、上下相随的高级行为的运动方式。太极拳不同于其他运动,是从精神到形体的一种柔和的运动。 崔毅士先生毕生致力于杨式太极拳的研修和普及工作,同时也是第一位在北京传授武式太极拳的名师。为了更进一步推广和普及太极拳,崔毅士先生根据自己数十年的教学经验和对太极拳的独特精辟理解,于1964年在传统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了一套简单易学更适宜工间进行练习的“杨式简化四十二式太极拳”。此套路保留了传统套路的风格、特点和动作精华,删减了重复动作,融入数十年对太极拳的理解和体会,改进了太极拳势结构与动作方法,使新编套路更具短小精干、结构严谨、清新流畅、简单易学的特点。此套路推出后,受到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欢迎,至今广为流传。同时他又根据多年修练体会结合武术中棍术的特点,创编了“杨式太极棍”。崔毅士先生不仅继承了传统杨式太极拳,而且使之得到新的发展,对太极拳运动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
版权所有:北京永年太极拳社
技术支持:rain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