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信箱
2004年6月9日14:18 中华武术
本期出场名家:太极拳名家李德印、杨式太极拳名家崔仲三
安徽省霍邱县潘文玉问:
我是一名太极拳爱好者,退休后开始学习太极拳。但是在练习过程中,由于缺乏柔韧基本功,有些动作怎么也做不到位,比如:蹬脚、分脚、仆步、歇步、坐盘、跌叉等。我曾加强柔韧基本功练习,但是效果不明显。请问,老人能不能练习柔韧性的基本功?怎样练习柔韧基本功?能达到什么程度?
崔仲三答 老年人学习太极拳,可以进行柔韧性练习,但是一定要注意老年人的身体特点和生理特点。随着年龄的变化,人的身体素质不断变化,由于每个人的身体条件不同,这种变化也是因人而异的。老年人在做柔韧性练习时,第一不要有攀比心理,盲目攀比,很容易造成伤害事故。其次,做柔韧性练习,一定要科学化、系统化,合理地进行训练。要结合自己的身体条件进行练习。否则,就会欲速则不达。第三,做柔韧性训练要注意循序渐进。
柔韧性练习包括腿部柔韧性练习和腰的柔韧性练习。做腿部柔韧性练习,要从低位开始,随着柔韧性的增加,再逐渐增加杠子的高度。下腰练习也要循序渐进,做到力所能及。太极拳虽然动作柔和,但是如果你过分地追求某种动作的规格标准,反而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在训练的时候,最好有老师指点。至于老年人做柔韧性练习能达到什么程度,这一是因人而异,二是要看下的工夫。经过科学的、持之以恒的练习,老年人也能够达到一定的柔韧程度。
武汉市新洲区阳逻镇杨宗杰问:
我是一个酷爱武术的中学生,特别喜欢太极拳。我想向崔仲三老师请教几个问题。
1.太极拳是否只适合老年人练习,青年人适合练太极拳吗?
2.请问太极拳基本的入门方法是什么?
3.打太极拳时怎样掌握动作的刚柔变化?
崔仲三答 1.首先要解决一个错误的认识,不要一提到太极拳,就认为太极拳是中老年人的专利,是中老年的代名词。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一个拳种,它具有延年益寿、强身健体、娱乐表演、防身自卫等功能。太极理论是中国古代人对世界万物的认识,是一种科学的观念。太极拳不仅适合于老年人练习,更适合于青年人练习。青年人练习太极拳,其动作标准要比老年人高得多,运动量也大得多,对青年人的身体发育也有好处。同时,太极拳要发展,也要求有年轻人来参加。我认为太极拳是适合青年人练习的。
2.学习太极拳应该循序渐进,从最基本的步型、手型开始,过渡到学习最基本的动作,然后再学习套路、推手、器械等。要通过学习太极拳动作的外形,逐渐提高对太极拳内在东西的认识体会。也就是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地加深对太极拳的理解。你可以看看我新出版的《太极拳入门讲座》,有书和光盘。这本书是由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本书主要讲了杨式太极拳的入门方式,从最简单的手型、步型、手法、步法,到最基本的动作概念,都有深入浅出的解说。对初学者来说,这本书能起到指导作用。
3.太极拳刚柔的变化,不仅仅是劲力上的变化,也指身体和精神上的变化。初学太极拳的人,处于紧张状态,动作不熟练,所用的劲是拙劲、僵劲。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从有意识的动作,到下意识的动作,从笨拙的力量,转变成随心所欲的力量,这时能达到自如的刚柔变化。所以太极拳的刚柔变化,不仅是指力量上的变化。比如重心的移动,也是一种刚柔的变化;动作的转换也是一种刚柔的变化。刚柔变化是太极拳内在体会上的一种变化。这只有经过自己不断的练习,慢慢地去体会。也就是去掉自己身上的笨拙之力后,慢慢达到一种轻柔的状态,这样才能慢慢体会到太极拳的刚柔变化。有人说:“柔行气,刚落点。”是指在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之中,动作运行时为柔,动作结束时(即定)要增强一点沉稳的力量。我认为,不要刻意地追求这种力量的变化,不要在外形动作上刻意追求,应该体会内在的劲力变化。这样也许更符合太极拳理,更符合太极拳运动。
洛阳第三师范学校杨平问:
我们在学习陈式五十六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时,对由李德印老师主讲、霍东利示范的套路(2004版光盘)产生了一些疑问。主要的问题是霍东利的动作过分地强调了“快慢相间”,尤其有许多转换动作,两手转换如同八卦掌或长拳那样迅疾,因此整体上感觉它失去了太极拳那种沉稳松柔的味道,好像它只是练了外形,没有练出内气。也就是说,这种练习方法缺少太极味。不知我的感觉正确与否,敬请专家指点。
李德印答 首先,对杨平同志给我们提出的宝贵意见,我们表示非常地感谢。这些意见,对我们今后研究、学习陈式太极拳是很有帮助的。我们非常重视您的意见,希望我们以后有了新的体会,再多进行交流。
对太极拳味的理解,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使是同一个师傅教出来的徒弟,对太极拳的理解也是各自不同的,因此演练的风格也各不相同。这也就是太极拳发展到了今天,出现了五大流派的原因。即使是同一个流派的太极拳,每个人也会有各自的风格特点。比如同是陈式太极拳,大架和小架的风格就不一样。即便都是陈式太极拳大架,陈正雷演练的和陈小旺演练的也有区别,而冯志强先生演练的陈式太极拳和陈家沟演练的则迥然不同。以上这些都是传统的陈式太极拳套路,在演练的时候,可以完全根据自己对太极拳的理解,根据自身的身体条件,把握套路的刚柔、快慢、缠绕,甚至你可以完全不发力,像杨式太极拳那样均匀、缓慢地练习,只要内气饱满,达到健体强身的目的,就不能说你练得不对。甚至练习陈式五十六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时,只要你不是参加比赛,你也完全可以按照你自己理解的太极拳风格(或说太极拳味)去练习。
但是,如果你是参加比赛,那么你演练的陈式太极拳就必须按照陈式太极拳的竞赛规则来表现它的风格特点。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规定的演练风格是快慢相间、蓄发相变、螺旋缠绕、松活弹抖,我们应该按照这十六个字来统一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的演练风格。这样才有利于裁判员评比打分。太极拳竞赛套路,每一式的风格特点都有其明确的要求,裁判员也是按照规则来打分的,所以,作为竞赛套路的陈式太极拳的“太极拳味”,应该以规则规定为准。
即便是把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的风格规范到这十六个字上,但具体到个人的理解和节奏的处理上,人与人之间还是有差异的。比如对“快慢相间”的理解,究竟应该快到何种程度?慢又慢到何种程度?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地体会研究。可能我们对陈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研究得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以能更好地体现出陈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打出陈式太极拳味来。
至于说练习太极拳要练出内气,这是完全正确的。在我们自己练习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不追求外形动作上的标准,而只求神意内气的充盈。但是,在竞赛时,就应该完全按照竞赛规则的要求去做。
再一次感谢您给我们提出的宝贵意见。